乾州蕞娃乾县薛录镇

大乾州欢迎您!!

乾县薛录镇

乾县薛录镇

一、基本情况

薛录镇位于乾县东南部,距县城20公里。现在的薛录镇包括原来的薛录乡和大墙乡。北邻灵源镇,西靠姜村镇,南接马连镇,东临礼泉史德镇(城关镇)。

该镇地势平坦,交通便利,乾兴路自北向南从镇区穿境而过。水利发达,宝鸡峡干渠由西自东贯穿全镇,支渠、斗渠遍布全镇。近年来,经过产业结构调整,已形成“东果西粮”的产业格局,东片以盘州、薛宅、长兴等村为主的“红仙桃”基地已经形成,成为全省有名的“桃园大镇”。还有优质套袋红富士苹果基地,并建成专业果品批发市场两个。镇域加工、运输、贸易、餐饮、服务业门类齐全,发展迅猛。

年按照有关要求,薛录镇撤销大墙社区,成立薛录镇大墙三农服务中心;撤销新兴村、薛录村,合并为薛录村;撤销马相村、大小马村,合并为大小马村;撤销邓家村、上程村,合并为东兴村;撤销周南村、大墙村,合并为大墙村;撤销西小章村、西天堡村、小寨村,合并为西天堡村。撤并后该镇共有行政村14个,分别是:薛录村、大小马村、马兰寨村、北田果村、昙支坊村、长兴村、薛宅村、盘州村、新丰村、富德府村、东兴村、大墙村、西天堡村、赵里村。

二、历史人文

薛录镇历史悠久,为乾县四大古镇之一,据《陕西通志》载:为唐名将薛仁贵食采之邑,因“唐将薛仁贵屯兵禄粮之地”而得名。唐代著名大将马燧食禄于汉马村。唐大元帅郭子仪数年镇守奉天,平叛护国。这些都对奉天县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俗等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。

宋代薛禄镇是本县南乡一重要军镇,也是奉天县南唯一之集镇。宋以后,军镇罢废,但由于此镇地理位置优越,自然条件好,因之人口连年增多,商肆逐渐兴起,成为县以下商业集镇。明以后,镇址由东堡移于东、西堡之间,集市贸易比较繁荣,古称“镇当平川,四通八达,商贾辐辏,无异城市”。民国以后,时兴时衰,直到建国前,只有寥寥几家店铺,房屋矮小,很不景气。建国后,这个历史悠久的集镇面貌大为改观,工厂、学校逐年增多,新建楼房拔地而起,商市兴旺,贸易繁荣。

现今东西堡街道连成一片,原主干街道的两侧开拓了五条新巷,镇区扩大了1倍。年,镇内建起一座可以容纳万人的影剧院,建筑面积平方米。街道两侧安装了路灯,栽植了行道树,铺设柏油路面2万多平方米,沙石路面6.4万平方米,搬迁农户25户,已初步形成了行业齐全,服务配套的商品流通中心。

因为是唐代名将薛仁贵的封地,所以薛禄为核心的小镇四周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村子,例如薛禄八马:大马、小马、三马、马莲、马索、马兰寨、马相、汗马。

薛禄寺遗址:位于薛禄镇小学内,在薛禄镇东南角,范围南北约米,东西约米,原被小学占用,小学搬迁后,现为薛禄镇交易市场,所有建筑物均拆毁,残砖断瓦到处可见。始建年代不详。

三佛寺遗址:位于大墙乡扶村小学内,处东、西二扶村之间,北距北环公路约米,南北临耕地。现遗留原寺庙墙基和最后一次修缮时用的砖瓦残块和唐开成四年()陀罗尼经幢一尊。该经幢上小下大,八棱柱体,字体小楷行书,上径0.32米,下径0.40米。该遗址南北长30米,东西宽21米。据东扶村左伯华老人谈,该寺在民国年间叫“三佛庙”。清光绪十二年()重修时,西扶村一董姓老人作诗一首,用颜体楷书于房顶砧片上。谔曰:“宋室之基明则旧,景泰元年又重修;明清四百卅六载,光绪初年二重修。”可见该寺建于宋,明景泰元年()重修,历年,到光绪十二年()再重修。诗为最后一次修缮时所作。

南华寺:位于薛录镇,据《乾州地方志》载:“薛录寺(今南华寺)在州东南薛录镇,唐德宗时建,五代时,晋天福四年重建,明万历二年修葺…”。兴衰几度,记载闕佚,未由详考。抗战胜利后,居士一心向佛,乡保从善如流,僧众热血丹心,倾力建寺,再度重现南华寺之辉煌。后来南华寺归址一直为学校所用。后经多方协调,迁址于现今所在。其间有李立青、广法装师傅,虔心传道,广授佛法,带领众居士白手起家,建庙宇,塑金身,成果斐然。

目前,南华寺占地12亩,殿宇设计仿明清式建筑风格,已建成天王殿、钟楼、鼓楼、斋堂院,长37米,宽24米的两层大雄宝殿及东西两边各四层寮房均在拟建之中。今日之南华寺必将在薛录古镇的发展中大放异彩。

在大墙周南村有一株槐树和皂角树,距今年;马栏寨村有两株槐树,一个距今年,一个距今年;盘州村有两株皂角古树,分别距今年、年。

棉絮画:薛录镇民间艺人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张宝兰,多年来,潜心研究并致力于棉絮画创作,独辟蹊径,风格独具,她所创作的《孔雀牡丹》、《奔马》在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评选中获奖,并送往美国参展。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,《八猫图》、《八骏图》、《月季》等6幅作品入选陕西民间美术精品展。

木偶戏: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。在我国历史悠久,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,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。表演时,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,一边演唱,并配以音乐。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,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。主要有托棍木偶和提线木偶两类。托棍木偶又称杖杆木偶,杖杆木偶又分明杆和暗杆两种,同都是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,头部为主杆,双手为侧杆,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,右手持侧杆,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;提线木偶又称线偶或线戏,也叫悬丝木偶,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,如头、背、腹、手臂、手掌、脚趾等,各缀丝线,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。另外还有手套木偶,又称掌中木偶、布袋戏等。

年木偶戏流传于我县民间,新中国成立以后,木偶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。与此同时,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。薛录镇木偶剧团于年成立,当时也是我县唯一的木偶剧团。主要以表演托棍木偶戏(秦腔)为主。剧团曾先后赴铜川市、宝鸡市、千阳县、陇县、凤翔县等地演出,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。在发展的十多年中曾辉煌过一个时期,后来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,木偶戏也逐渐走向低靡,以至失去市场,剧团彻底瘫痪。剧团原有人员都各奔东西,自谋生计。

盘州村:原名盘周村,唐朝时因为是薛仁贵驻军的营盘而得名。后同音转化成盘州村。辖前左家、后左家、前高家、后高家4个自然村,其中前后左家处于该片村南以左姓聚居;前高家位于片村中间;后高家位于片村以北,均以高姓聚居。传说高、左两姓家族原是薛家家丁,据此可推断盘州村形成自然村落已经有0多年的历史。近年三自然村已经连为一体,每年农历三月初七有古会,古会已经成为当地亲朋聚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。

据新旧《唐书》《通史》及方志载:薜仁贵(约公元年--公元年),唐高宗显庆二年(),高宗及佐政的武则天,为表彰具战功诏赐薛仁贵正二品平阳郡公,并封邑为奉天南之薛录,食邑2千户。今之薛录镇东西堡是他的封邑府第,大城门上分别雕有“唐授薛采”和“汉唐古镇”。薛宅为其家宅住处,薛梅坊是其花园,薛忤(“武”之谐音)为其游猎习武之地,盘州村为其家兵府役的营盘。

近年来,村党支部、村委会按照市县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,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,利用在外创业人士的资金、资源、信息等优势,积极发展文化产业,不仅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,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
在左政等成功人士的帮助和带领下,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有序展开:投资多万元的以“两堂”(学堂、礼堂)、“五廊”(村史廊、民风廊、励志廊、艺术廊、成就廊)为核心内容的盘州村文化大礼堂主体建设已完成,解决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活动贫乏、村内集体活动无场所开展的问题。

“放飞梦想,留住乡愁”,年2月15日(农历腊月27)下午13时30分,陕西省农民迎新春演唱会暨魏老根乡情春节晚会,在乾县薛录镇盘周村举行拉开序幕。这次演出盘周村村委会、村支部主办。

盘州村已被陕西省旅游局命名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,被省建设厅、文化厅、文物局、财政厅等确定为陕西省传统村落。盘州村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已通过省级有关部门审核,上报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待批。

原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局长,高春毅成了市委选任的“正处级”农村“第一书记”,回到家乡继续发挥余热。在他的带领下,盘州村修水泥路、打井、接自来水、整治环境卫生。一个焕然一新的新盘州初具规模。同时,高春毅开始在带领群众致富上想办法。

凭多年工作经验,在村里办起葫芦雕刻厂。他一方面鼓励村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脚步,另一方面,为让村民拥有一技之长,他提出凡愿意学习葫芦雕刻的,他请技师免费传授技术。技术学到手,愿意跟着他干的就留在厂里工作;想自由发展的,高春毅也撂下话:“谁家雕刻的葫芦没销路,我高价回收,负责销售。

年8月15日在乾县薛录镇盘州村和西安实验职业中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西安实验职业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成立,标志着校村合作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。

在他的东奔西走、主动营销下,葫芦工艺品远销省内外。接着,他又招商引资,说服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回村投资,环保木炭厂、酱菜厂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……相继开工。

引人注目的有乾县盘龙传统工艺美术厂。该厂主要以设计加工平面、立体木质工艺品:牌匾、家庭装饰品、版画等;葫芦工艺品;桃木系列工艺品;皮影、泥娃、布艺、草编等民间工艺品为主。该厂曾给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提供了葫芦雕、桃木雕、民间刺绣等传统工艺展销产品,近来又引进人才,开展了非遗传承项目皮影的雕刻。

乾县、礼泉一带是陕西省苹果、酥梨、桃子等水果的优生区,果木资源十分丰富。咸阳盘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陕西合元冶金机电公司合作,依托当地资源和先进技术,开展生物质综合利用工作,主要项目有:蘑菇种植、沼气生产、炼铜工业木炭、炼硅工业木炭、工业木炭、水烟炭木炭、果木炭、杂木炭、机制木炭、棍炭、青钢炭等木炭的生产加工,拥有先进环保的生产工艺和完整、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。

黄土乡舍:是由薛禄东堡子人刘鑫,在自家老庄基修建的。现年49岁,他多才多艺,既能刻章、写一手好毛笔字,又能做诗吟诵。。一条红黄相间的旗幡迎风飘扬,那是“黄土乡舍”吸引旅客的幌子。头门是斑痕累累的木门,下面还有多年看不到的木门槛。走进院子,青石铺就的地面上,到处摆放着拴马桩、饮马槽、石狮子、门墩石以及老房子拆下来的旧门窗、木雕。院墙是用大青砖砌的,许多地方故意让青砖凸出墙面。窗子用的全是拆下来的旧门窗,其中还有一扇窗子居然是用马车的车轮做的。种麦的耧、推土用的独轮车、纺线用的棉纺车被悬挂在空中,成为了房屋的装饰物。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,旋耕时用的耙齿镶嵌在了砖墙中,成为这些悬挂物的搭配。

作者:刘立军,笔名乾州蕞娃,又名终南鲁人,初中语文教师,性木讷,爱文学。俯仰天地间,自知无所愧。

展示生活中的美好,记录生命历程的每一次真实,每一份感动,这里是“行走在乾县”,欢迎您的参与,欢迎您的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kygav.com/xglyy/14439.html